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ENGLISH

1-4-1-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9-11-16 23:30:13

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搞好教学,培养人才任务的基本力量。因此,建设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特色突出”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为了切实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件,2008年12月26日印发)关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和我校发展规划,特制订《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省、市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思想政治品德建设和知识业务能力提高相结合,队伍建设和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等原则,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到2018年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二、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113名,各类情况如下: 

    专任教师101人,本科学历98人,占专任教师97% ;硕士学位研究生5人,占专任教师的4.9%,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5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2人,成都市认定“双师型”教师7人,取得双师型资格证书74人,占专任教师的79.2%。外聘教职工34人,其中教师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7%。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98人,占专任教师97% ;硕士学位研究生5人,占专任教师的4.9%.

    从职称结构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3人,占专任教师的32.7 %;具有中级职称的有24人,占专任教师的23.8 %。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教师有40人,占教师总数的39.6 %;36到49岁的有57人,占教师总数的56.4 %;50岁以上(未退休)有4人,占4.0%。 

    从专任教师结构看:文化基础课教师有58人,占57.4%,专业及实训教师有43人,占42.6%。有专业对口技能证的教师23人,占22.8%。

    从上述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很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基本为中青年教师,但专业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精心培养,大力引进,用5-8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1、数量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2016年在校生人数要达到3500,按照师生比1:20计算,专任教师增加到175人。

2、全职专任教师结构目标: 

   (1)“双师型”教师比例:

      全职专任教师中有85%左右属于“双师型”教师。

   (2)学历结构目标: 

      全职专任教师全部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比例达5%,每个专业有2-3名技师。

   (3)职称结构比例:专任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

   (4)骨干教师培养目标:用滚动发展的模式,重点培养25名专业带头人,40名45岁以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3、外聘教师管理目标: 

      制定外聘教师聘用办法,对兼职兼课教师规定必要条件和聘用程序,签订聘用合同,发给聘书。建立外聘教师人才库,保证来源,保证质量,规范管理。对因工作需要聘用的教师,签订聘用协议,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制和浮动工资奖励制度。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一)加强学校教师师德建设 

    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水平,普遍开展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奉献思想,坚定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信心。引导教师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引导教师主动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每年评选1—2名师德模范进行表彰和奖励, 建立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师德问题劝戒制度和师德评价结果运用制度。把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的基本条件,作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价体系,在晋职、评优、评奖中严格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网络,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重点,切实抓好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文化课教师重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的教育与研究;专业课教师重点学习和传授“四新”内容,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考核,提高实践能力和将新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能力。建立远程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的数字化平台,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素质水平。制定教师成长规划,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个人发展问题。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每年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培训。以学科带头人及名师、中心组成员为领衔,组建学校学术团队,对教育教学工作或专业课程开发、产教结合、产学研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并对培养对象进行培训,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中锻炼成长。着力做好专业教师赴企业培训锻炼工作,所有专任专业教师在两年中接受一次以上不低于两个月的企业锻炼,了解市场和就业状况,丰富经验,提高动手能力,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四)拓展学校教师引进渠道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支持人才引进。继续实行外引内培的人才建设模式,满足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需求。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和特殊技能人员担任我校专职或兼职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年从社会引进一、两名专职教师,引进教师可在3年内接受教师资格考核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五)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校教师教科研活动 

    学校以教务处为核心,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和创新,切实开展教学改革,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以科研室为核心,组织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活动与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凡在省、市、区立项的研究课题,学校将给予人力、财力上的支持。

(六)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评聘分开,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改革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将教师收入与岗位贡献紧密结合起来。调整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为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职称晋升提供机会,不断激活职业学校人事管理机制。

 五、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

(一)目标与要求:

     培养10—15名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通过培养逐步具备四种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能够胜任2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主持并完成1项校级科研课题或1门精品课程建设。      

(二)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方案,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和年度验收;二是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以上的培训;三是主持教学教改研究和专业建设方案的制订;四是积极参与校企联办企业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五是带项目或课程进行省内外培训,参与学术交流。 

六、“双师型”教师培养 

(一)目标与要求: 

    培养“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85%以上;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是对现有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专业教师带课题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二是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三是要求“双师型”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方案的制订;四是“双师型”教师参与校企联办企业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五是制定可行的“双师型” 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和年度验收;六是组织教师技能竞赛,促进“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七、教师个人成长规划 

(一)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自己的五年专业成长规划,填写《青苏职中教师成长规划书》。 

(二)学校科研室、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具体指导,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设立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三级考核奖励,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青羊区、成都市、四川省优秀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的评比。 

 八、保障措施

(一) 制度保障 

1、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激励和强化教师的自我提高意识,力争人人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教师,即围绕一个专业方向、至少能够胜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表彰先进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2、创造一个确保人才引进和队伍稳定的环境。 

制订面向各级各类人才的更加灵活而又赋予个性化的人才政策;营造更加温馨和宽松的人文环境、更加舒适和优美的工作环境。

3、适当调整引进人才的政策,增强我校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

(二) 条件保障 

    学校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倾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加大对教师进修、培训的投入力度,定期与企业、高职院校合作举办专业教师培训班,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接受学科前沿知识。 

(三) 经费保障 

为切实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满足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的需要,学校在经费安排上必须给予充分的保证。 

 

附件1:青苏职中教师构成基本情况统计

附件2: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方案

附件3:教师培养方向

附件4: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书

 

 

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2015.9

 

 

COPYRIGHT 2018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文康路188号 邮政编码:610091
联系电话:028-81721049 招生咨询电话:028-81720942
ICP备案号: 蜀ICP备09025072号-1
点击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