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ENGLISH

“生命教育”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5-06-24 13:18:11

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立项课题

《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

开 题 报 告

青苏职业中专学校课题组

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申报的课题《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经四川省教育厅专家组审议通过,列为201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zy13)。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把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技知识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迷失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物性的过分扩张就会导致人性的匮乏与生存危机。当今,苛待残害生命的现象非常严重:伪劣食品、假药横行;恶性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交通肇事者逃逸,甚至故意拖压受害人致死;因些微小事行凶杀人案屡屡发生。更令人担忧的是校园暴力、青少年凶杀案、学生自杀现象多有发生。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人文之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生命教育的涵养后,知识技能可以成为社会的用处,而不是拿来杀害社会的工具。”台湾前教育厅长陈英豪从素质教育和教育对全人培养的角度警示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复杂的社会问题,单靠教育难以解决,但我们应该反思:由于受社会功利思想影响,我们的教育一直有些偏离“生命”这一基点,学校更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获取往往以情感的麻木和冷漠为代价,学生缺失应有的人文精神。把生命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从孩子抓起很有必要,让教育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时代的急需。

(二)中职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1.中职学生生命成长状态令人忧虑。

大多数中职是初中时期的弱势群体,他们学习基础不好,意志力薄弱,学业的失败和生命意义的消极体验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压力,面对新的职教环境及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他们极易出现自卑、焦虑、冷漠、对抗、自我认同危机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自信不足,悲观迷茫,深感生存危机,学习得过且过,生活懒散,自我管束能力不强(行为)。他们生命意识淡薄,生活态度消极,生命价值观念零乱,对解决生存问题、探索实现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但在实际生活中又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和途径,对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探寻缺乏主动性。

2.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现状不尽人意。

不少学校对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管理仍把传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作为首要任务,以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为中心,忽视对学生生命独特性和自主性的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和生命素养不容乐观;生命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没有专用教材,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单一,生命教育效果不理想。

3.社会舆论导向对中职学校生命教育负面影响雪上加霜。

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对各类“危及生命事件”的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价值而忽略教育意义,甚至恶意炒作,对中职学校生命教育负面影响极大。

因此,在中职学校大力实施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系统规范地实施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教育实效是中职学校必须认真思考和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三)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概况

1.美国的生命教育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基本普及生命教育。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  

2.日本于1989年修改新《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 是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目的是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3.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其课程是连结学校教授的健康和体育课程,并在学校课程架构范围内,其内容是介绍身体的奥妙,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例如保持干净、睡眠和吃早餐。课程方向主要是积极取向,所坚持的原则是建立学生自我尊重,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及结果。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够认识人类身体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质破坏后的失衡状态;证明身体滥用后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学会生活中拒绝朋友同学的技巧,正确理解处理环境对个人健康和日常生活冲击。

4.台湾: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广。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与细化;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编制;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等等。因而,台湾生命教育的推行是全方位的。此外,台湾教育界人士还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公民教育的责任。学校、家庭、课外活动中心、社会机构、政府机构等部门,应组成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综合体。因此,台湾中小学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善于把渗透式与独立设科或综合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实施生命教育。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获得集中的生命教育知识,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生命教育资源,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台湾十分重视生命教育的研究,专门成立了“推动生命教育委员会”,负责研究如何推动生命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同时,规定中小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负责研究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研制生命教育教材。

5.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大陆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这一主旋律,生命教育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004年,辽宁省教育厅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全省中小学都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005年上海市也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具体规定了生命教育目标: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之后,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云南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云南省教科院组织编写组对中等职业学校三生教育教材进行改编和完善。依据教真育爱、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从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与需要出发,扣紧职业教育的特点,着眼于解决中职学生的问题,引导和帮助他们认知、体验、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生命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对近10年的文献发表情况进行初步整理归纳,如图所示:

 

从2004年至2013年“生命教育”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数量基本上呈直线递增趋势,由2004年的21项增至2013年540项,生命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已经得到肯定,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不断深入。同时,相关研究者也已经对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研究,有研究者指出当前我国大陆生命教育的研究领域主要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含义、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与目的、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实践去向和实施途径、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与教师素质、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引介等方面(张美沙 2006),但正如闫守轩所指出:生命教育课程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生命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而当前,已开发或使用的真正“课程”意义上的生命教育教材极其有限,同时,已开发或使用的生命教育教材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明晰课程性质与形态定位——独立的区域性或校本性活动课程应该成为生命教育课程改进的基本思路与策略(闫守轩 2012)。

相对于生命教育研究蓬勃发展形势,其中针对中职学生的生命教育研究成果则呈现边缘化的趋势,研究者对2004- --2013年“生命教育相关研究文献”以“中职”为篇名再次进行了内容检索,总共有37项文献发表,其中2013年16篇,占同年度“生命教育”研究成果总量的3%,2012年7篇,占1.4%。仅鲁东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论文《当前中职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烟台市中职学校为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论文《中职生生命教育研究》对中职学校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实践性系统研究,其他研究成果则较为零散,主要侧重于中职学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在学科教学中的渗入等途径与策略的研究。而课程方面,其研究成果仅以教材形式出现,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生命教育读本》(2012.钱金星),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中职生生命教育》(2012.李应开)。

综观国际国内生命教育相关研究,生命教育已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但相对于我国严峻的中职学校学生生命成长现状而言,教育领域专门针对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还显得非常薄弱,所以我们聚焦“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以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中职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生命素养,凸显中职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中职学校办学品质,丰富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领域理论研究成果。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大的实践价值。

(四)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 

1.生命教育是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化 

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青苏打造“精品、特色、创新型现代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持。 

2.“生命绿岛--青春地带”及“青羊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是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宝贵的课程资源

“生命绿岛”教育基地(青羊区计生局与青苏职中共建)①设立了心理咨询、书吧、网上冲浪、音乐吧、情感宣泄等功能区域,为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②定期不定期开设青春期教育“第二课堂”:通过书籍阅览、FLASH动画、科普知识光碟等音像制品播放,为在校学生提供生殖生理、青春期保健、艾滋防治、远离毒品等知识信息;针对学生青春期心理生理特点,对全校学生进行生理卫生和性健康教育轮训;举办青春期生理、心理、性健康等专题知识讲座。③建立张洪律师心灵驿站。针对青春期中学生心理疑难困惑,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个性化咨询和疏导。

 “青羊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羊区司法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青苏建立的法制教育基地)①设立有模拟法庭和巡回法庭、青少年法制教育展示厅、法制教育走廊、法制主题酒店、普法教育阅读专区(图书馆)等隐性课程,给全校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请区法院、区检察院、东坡派出所、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普法教育宣讲团的专家到学校以案讲法。③开设活动课程:少年犯“现身说法”;巡回法庭现场办案等。

3.已有的经验积累

    ① 廖承兰:2000年论文《中等职业学校隐性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国家级刊物《职业技术教育》公开发表。2011年论文《注重人文关怀,提升社区教育实效》在国家级刊物《社区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2008年《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思考》《教育成于“细微”--学校德育工作探索》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二.三等奖。论文《中职学校: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策略获全国中等财经职业教育协作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成都市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注重“育心”, 提升中职育德实效》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成都市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承担“研究中职生就业现状,编写中职生就业指南”课题主研人员,组织协调管理整个研究进程,不仅承担了《中职生就业实用指南》具体

章节的编写任务,还承担了《中职生就业实用指南》体例、板块的设计策划,以及全册的统稿、审稿、编辑等工作,此校本教材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学校高二年级学生正在使用。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走出误区,走向科学》被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四川省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②张源媛:2008年《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班会课参加成都市教育局心理健康班会赛课获二等奖;2010年《携手文明,成就人生》班会课参加成都市教育局心理健康班会赛课获二等奖 。论文《全新的课堂不一样的收获》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成都市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

③但家明:论文《从心理分析入手寻找解决中职生情绪冲动的办法》、《现代中职学校应贯穿文化视角理念》分别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成都市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和“成都市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

④张涛:组织领导市级规划课题“作业超市研究”,已结题。辅导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小学“三爱”教育征文活动,学生成绩优异,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单位授予“三爱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奖”。

⑤吴姣姣:2014年《莫让情感的航船过早靠岸》班会课参加成都市教育局心理健康班会赛课获二等奖。

二、课题内涵界定

(一)生命教育核心内涵

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内涵的论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生理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如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反毒教育与环境保护等相关教育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还包括生活取向、生涯取向教育。生活取向的生命教育,注重人际相处、社会能力培养、自我生活料理、生活习惯养成、生活技巧、生活调适和品格教育等。生涯取向生命教育,强调生涯辅导、生涯规划、谋生技能培养。教育目标是通过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珍爱生命,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生命的超越。

本研究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自我实现教育三个层次。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实际开展广义的生命教育更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生命健康成长。其基本内容为:生存教育。主要包括生存意识教育与生存能力教育。生存是生命的基础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首要内容。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满足生命生存的基本需求。同时,让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和生命成长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具体课程内容是: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及生命的基本特征熟知有关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性生理与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或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会自救与他救,遭遇挫折时能调节不良情绪能与人和谐共处,与自然和谐,爱世间万物,不伤害生命。生命价值自我实现教育。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动物的重复性生命存在,而是一种历史性的和有意义的生命存在,并在发展中得到展示与实现。人的生命的本真意义在于谋求生命的发展因此发展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也是生命意义的标志生命价值自我实现教育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不断拼搏进取,吸取生命正能量,强大自己的生命力,努力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完整过程包括生与死,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加深对生的理解,确立正确的健康的死亡概念,意识到自己生存的有限,体验和享用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总之,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实际需要,生命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适应和处理好人生的几个重要关系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珍爱他人生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变化,关心人类危机,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所学校因地制宜、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关注生命整体发展、唤醒生命意识、发掘生命潜能、启迪生命智慧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如崔允漷教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徐玉珍教授则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者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尽管专家学者对其定义见仁见智,但已经达成这么一个共识: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要重视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以教师为主体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本研究“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生命绿岛—青春地带心理咨询室”及“青羊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为基础,针对中职学生实际需求,促进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

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政策依据

(一)教育人本论思想

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包含:①发现人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有价值,人的价值集中体现于改造自然与推进社会发展以及寻求自身发展与解放之中,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引导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尽可能把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②发挥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教育必须突出地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具有可能性的潜能实现向现实性转化。③发展人的个性:个性是人们的世界观、现实态度、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的集合体现,它既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具有差别性的一面。教育应当使每个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显现出五彩缤纷的独特色彩,从而使每个人成为活生生的主体。但是,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一种本能,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立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趋力。在弗洛伊德看来,生的本能的目标在于不断建立更大的生命存在的统一体,并极力维护这种统一体的聚合、亲和;相反,死的本能目标在于破坏、分解或毁灭这种亲和体。这种死本能的存在使人们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或把死亡的真正面目压抑起来,或选择自毁和毁灭他人的方式得到宣泄。当它指向内部时,表现为自责、自杀或受虐狂等行为,当它指向个人外部,就会产生憎恨、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大部分的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感觉还是遥不可及的,认为死亡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死亡的真相经常被压抑,当遇到一些生活事件和挫折时,由于缺乏人生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差,就倾向于利用死亡作为逃避的手段。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积极的正面的体验让儿童和青少年珍视生命,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从而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释放生命的巨大能量。

(三)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建立在人本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等多项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新课程理念在强调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这种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价值取向,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沟通与融合,对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核心理念 

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学生、教师、社区、家长等课程资源,突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凸显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作综合的整体思考,充分满足中职学生发展要求,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厘清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区别。校本教材一般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的教与学的素材,这些素材即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校本课程每所学校必须具备,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后编制而成,非所有学校都必须具备,也不是所有的校本课程都配有校本教材。③深入调查研究学生需求、教师和学校发展需求、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状况,把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把握中职学生的特点,确立中职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目标:①生理心理取向教育,使学生认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做到珍爱生命,与他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生命观。②生存取向教育,使学生认识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技能,树立正确的生存观。③生命价值取向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幸福生活,努力超越生命,实现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开发一套有针对性的、适合中职学生学习、提供教师选用参考的校本教材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程案例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实现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系列化。

3.以学校“生命绿岛——青春地带”和“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为载体,开发学校生命教育特色主题活动课程,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活动案例、活动视频、教师论文和学生作品、校报等。

4.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开发我校的生命教育专题网站,搭建生命教育师生、家校、社会学习交流和互动平台,并不断更新和改进。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传授生命教育知识,更要解决中职学生生命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和个性化学习实践中发现潜在能力认知、体验、感悟生命,提升生存的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命价值观,为中职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6、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行动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形成学校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象,凸现学校生命教育特色。

六、研究内容

1.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中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及学校生命教育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理论启示,探寻生命发展规律,立定“促进中职学生生命发展”这一逻辑起点,紧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职业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中职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目标。

2.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和学生需求评估研究,根据中职学生普遍性和特殊性需求,选择编写适应中职学生学习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并将散落在学科课程教学和日常德育活动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显性或隐性的“璞玉”发掘出来,进行梳理、筛选和提炼,按照内容分类整合,统筹规划,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生命教育系列主题;再以此为基础分章节设计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把生命教育具体化,确保校本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程序:①需要评估。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及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课程资源等。②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③课程实施。即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组织教师个人以《课程计划》(课程介绍和课程结构。课程介绍:课程名称和课程简介;课程结构:提纲式介绍课程主要内容)申报。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课,选课之后学校组织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编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的过程方法,如教材、教案、课件等)。④课程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本研究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研究等。

4、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途径研究

(1)系统设置生命教育课程

整合资源,将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等广义的生命教育内容加以整合。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生命成长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独立设置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并配备专职教师,保证一定的课时,系统地实施生命教育。

(2)开发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课程

发掘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及各种技能实训课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吸纳时代精神的“活课程”适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3)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程。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性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禁毒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自我管理、邻里文化(与家人、与邻里、与小区之间的感情文化)等等,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各种图书、报刊、图片等文本资料,影视节目、网络等音像材料,也是可开发利用的宝贵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

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班会、各种社团活动、校园网站、节日纪念日教育、各种仪式、艺术节、演习活动、心理咨询、歌舞音乐、琴棋书画等系列活动,都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活动原则坚持不懈:求实际讲实效。活动目标明确,内容选择贴近学生,操作程序科学。知情意行统一。既传授科学知识,又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去体验,并在生活实践中知情意行融为一体。自我教育与互动教育结合。既引导自我教育,又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团体互动,充分发挥综合教育效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4)开发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生命教育课程 

学校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在体验和浸润中,学会理解生命、不断超越自我、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学校在规划、建设学校物质环境时,立足于学校环境的育人意识,彰显生命教育情怀。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发生命教育课程:校园地理位

 

COPYRIGHT 2018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文康路188号 邮政编码:610091
联系电话:028-81721049 招生咨询电话:028-81720942
ICP备案号: 蜀ICP备09025072号-1
点击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