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ENGLISH
通知通告Bulletin

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28 16:39:27

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2020年度质量报告

 

2020年,我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四大战略”为总纲,践行“青羊新人文,教育新生态”的区域教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优质创新型”职业高中,在示范和特色上做文章,不断加大内涵建设投入力度,先后在四川省示范专业建设、成都市特色职业院校建设、青羊区中小学生(非遗)劳动技能教育实践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近千万资金和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有力支持了高品质学校建设目标的落实,为构筑“成都市类型教育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初步建成紧密服务青羊区核心产业的青羊区文旅康养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初步建成青羊区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教育体验平台,初步建成一批具有全市乃至全省影响力的核心专业。

2020年,承办了“四川省第三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专题培训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论坛”、四川省学前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与日本吉备国际大学开展“空中课堂教学”,作为主力参加了“2020年成都市职业教育叙事大会”、“2020年成都市职业教育活动月开幕及闭幕式”等职业教育重大活动,并成为成都市文旅康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全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校紧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全力打造“优质创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教师团队参加2020年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赛获团队二等奖,另外获个人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成都市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教师技能大赛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1. 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举办。学校始创于1968年,1982年成为中等职业中专,是四川省首批公办“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首批示范专业建设学校”。学校位于青羊区文家街道文康路188号,校园占地近80亩,建筑面积68574平方米,校园固定资产3143.69万元,比2019年净增30.14万元。

1.2 学生情况。截止2020年9月,青苏职中在校学生1793人,相较2019年增加229人。其中,来自成都市域范围的学生784人,地市州918人。男生750人,女生1043人。2019年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中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完成新生入学728人,比2018年增加81人。

1.3 教师队伍。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力打造一支道德素质高尚、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为我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20年,我校教职工数153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24人,专任教师数占教职工数的 81 %,生师比为14.45%;其中专业课教师人数为53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8 %。

1.4 设施设备。2020年,我校占地面积4.96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7.66平方米;建筑面积 6.86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8.26平方米;固定资产价值3143.7万元,生均固定资产价值17533 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625.7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 9067元;图书5.0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28.3册;计算机932台,生均计算机0.52 台。因学生总人数大量增加,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纸质图书三项指标因学生人数增加,与2019年相比均有所降低,其他各项指标与2019年相比略有增长,生均设施设备指标普遍高于国家标准。

2. 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我校坚持德育为先,素养为重,多举措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始终坚持“与国际人才需求同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理念,充分挖掘技能大赛的育人功能,注重发挥技能大赛对于学生人格养成、能力生成和品德形成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体质健康达标率:97.4%,体质健康优秀率:2.5%。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技能类、科技类等项目比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市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5项;区级一等奖18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7项。

2.2 在校体验。为夯实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提升中职学生人文修养,为学生生活和继续深造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奠基,学校继续开展“好瓷胜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一年来,学校共有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学生获得成都市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228名学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有1个班级获得成都市优秀班集体,6个班级获得青羊区优秀班集体。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师生,有效推进我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向社会展示一批向上阳光的中职学生、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中职教师,展现出具有优秀校园文化的中职学校形象,进一步激发全区中职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材,推动全社会形成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贯彻落实阳光体育活动,按照市区体质健康标准,做好训练检测录入和上报工作(上报1377人,合格率97.4%),完成体育工作年度报表。组织“运动成都”2019年第五届中学生综合运动会武术操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青羊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第六名;组织以竞技为主的第41届田径运动会和国际趣味运动会,把大课间活动落到实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加强晨午检制度,关注特质学生,落实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开展禁毒教育进法院及交流活动,加强防艾宣传,增强师生健康意识,通过以班为单位的劳动服务周,不断强化环境卫生,创造干净整洁的校园。教师满意度逐年攀升,本年度教师满意度高达97.5%。

2.3 资助情况。学校资助中心根据政策要求认真审核资料,上传学生信息,并分月将享受资助的学生信息报市资助中心备案,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及奖学金制度,2020年,完成中职免学费人数1793 人,总金额为171.69万元;国家助学金339人,总金额为67.8万元;发放国家奖学金2人,资金金额1.2万元。同时落实了学生中职卡,完成了校方责任险、学平险、少儿互助金的宣传、筹资、录入及上报工作。

2.4 就业质量。2020年,我校毕业生总数为417人,区内就业率为42.8 %。据最新的成都市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我区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多样,中职毕业生中,直接就业占39.5%(含自主创业5人)、升学占60.5%(含留学5人),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同职业发展类型毕业生的职业满意度均比较高,受雇就业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待遇满意度分别为100%和 91%,没有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只有9%的学生对工作待遇表示不太满意。受雇就业毕业生工资待遇不断提升,并基本能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就业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为1850元,9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收入可以满足或基本满足自主生活需求。在就业社会保障上,100%的毕业生所在单位为其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7%的毕业生能够享受完整的“五险一金”待遇。

2.5 职业发展。学校着力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深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中职毕业生发展出路多样化,就业、升学、留学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发展各具精彩,为青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我校毕业生工作胜任度高,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工作半年以来,认为完全能够胜任工作的毕业生占75%,36%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突出。

2.质量保障措施

2.6 专业动态调整。2020年,我校继续深入推进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根据青羊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青羊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区中职学校积极行动,按照要求,建立和完善三个专业集群,确立了中职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新增3个新兴专业,目前全区现有中职专业8个,涵盖青羊区经济普查中所列的5大行业,各专业在校总人数1793人。

2.7 教育教学改革。2020年,我校发展进入了“以质取胜”的关键时期,坚持“专业上做强,品质上做优”的发展思路,着力建立完善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努力提高中职教育办学质量。青羊区教育局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学生、家长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应对疫情教育教学工作在全体老师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将组织过程提炼申报“新冠肺炎疫情与成都教育应对”专项课题《疫情下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式选择的实效性研究》获得成都市教科院批准立项,为形成常态下疫情防控教育教学应急组织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技能大赛获省级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二等奖15名 三等奖10名。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市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5个,三等奖10名。

2.8 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受疫情影响,本年度未赴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学习,但学校与合作学校进行了线上教学和交流,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制订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卓越教师、校长、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培养,开展中等职业学校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入职培训,建设一支能引领我区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2020年成立四个青羊区职教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青羊区职教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分层分类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教师培训,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双师型教师53人,占专业课老师比例达100%。聘请校外兼职教师 13人,占专业教师比例23%。

2.9 规范管理情况。在学校党总支的带领下,不断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建立有效的学校治理机制,形成具有现代治理效能的学校高效管理系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的效能。狠抓管理队伍建设,出台《青苏职中管理干部工作职责》,树立“干部就是一面旗帜”的工作思想,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监督工作体制机制,深化内部监督、拓展外部监督渠道和舆情监控机制。强化权力制约,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督导委员会等治理主体作用,落实问题分析整改。紧随时代,不断优化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实现管理的智能化。

2.10 德育工作情况。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以“好瓷胜玉”为主题,积极开展职教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彰显“诗圣情怀”的杜甫诗歌为主题,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培育“青羊工匠”为目标的校园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熟练技能人才。在“心心向善,事事尚美”观念引领下,进行“好瓷胜玉”体验教育,开展学生新生入学仪式、国际化趣味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红歌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陶土变成瓷器的历练过程,培育他们自强不息的奋进气质。

通过加强常规,强化礼仪,以规范十条为标准,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夯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强化仪式的庄重与严肃。认真落实班级国旗下展演,建设“学生展示平台”。以班为单位,以学月主题为方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展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班级风采,从而锻炼能力,增强自信。变革劳动服务周,落实站位问好、区域卫生、午间就餐服务管理,以训练为手段,以考核指标为标准,以评比表彰为激励手段,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挖掘“学生社团”的建设内涵,建设“学生发展平台”。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社团为载体,以年级为单位,开设社团课,落实全员社团,既重视精英社团(文艺与专业技能)的选拔与培养,又兼顾通识性社团(文艺与专业技能拓展)的训练,强化教师授课管理和学生学分认定,并以社团成果展示的方式在学期末予以呈现,不断提升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2.11党建情况。2020年,学校党总支部落实区教育局就机关党委工作要求,高举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坚决打赢“新冠病毒肺炎”防疫工作的攻坚战、阻击战,深入落实防疫工作和学校发展“两手抓”,掀起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热潮。学校校级干部和青年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心谈心”活动,在广大青年教师当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贯彻落实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教育,深化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坚决落实责任分解清单、谈心谈话、约谈涵询、述职述廉、通报公示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聚焦学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作风效能专项督查,发挥好“清障”、“护航”作用,狠抓“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

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政治意识。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宣传栏等载体,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宣传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廉政建设,加强法制意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确保党内风清气正。积极开展整风反腐,严格整治微腐败行为。深入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廉洁教育同师风师德教育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强化管党治党,加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思想保证、政治监督和思想引领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学习制度,着力抓好支部建设、党员学习和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的落实;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目的明确、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增强党员、教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开展“双培”(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活动,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整体水平,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突出的党员队伍,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强化党建活动,加强群团组织。重视教代会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校务监督工作,加强对学校“三重一大”、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经费使用等校务公开以及其他社会、师生关注度较高的重点与热点事项进行全程监督,推动各项决策公开透明、阳光规范。

3. 校企合作。在国家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提高中职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初步建成“企业领办专业型”双主体育人模式。不断依托青羊区产教联盟,重点扶持建设依托中职学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产学研联合体、校企合作共同体等,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各自优势。2020年,校企合作企业共计27家,其中规模以上合作企业4家。 

与四川文旅集团共同建设“青羊区中小学生(非遗)劳动技能教育实践中心”,这是国有企业与中职教育第一次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建设培训中心。是“校企合作”从专业建设走向社会服务的重要节点。

汽车后市场服务专业群与鑫昌隆公司合作打造鑫悦汽车保养维修中心,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市场的完全融通,为专业教学实现产教融合探索了有益的道路。该中心主要承接德系轿车的保养与维修,让学生在实训期间实现“汽车后市场”专业群的全过程体验和培训,初步建成具有“青羊特色”的双主体育人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和当地合作联办了菁芙蓉幼儿园,我校教师直接参与幼儿园管理,学生也是分班轮换去菁芙蓉,实践着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数字媒体专业与鑫荣达印务公司合作,在校内创办了集设计、排版、印刷、制作安装一气呵成的广告设计公司,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的实训课程不但丰富实用,还为学校的每个角落增添了一抹抹色彩。酒店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也在学校的支持下与优质企业合作,为学生们打造了自己的实习平台,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知行并举。

3.1 学生实习情况。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高度重视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工作,始终把中职学生实习工作摆在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作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重要手段。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以实习规范为重点,全面深入开展以“实习管理规范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和安全职责等方面的要求。全区中职学校明确实习工作责任,设立专门实习工作机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制定相配套的实习工作管理制度,做到层级清楚、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确保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疫情蔓延,给我校的实习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学校招就办管理老师给每个学生逐一打电话,核实本人所在地情况、实习单位情况、是否去过疫情区域等具体问题,并设立24小时帮助热线,及时稳定学生的不安情绪,并处理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的薪资矛盾1起,保证了我校实习学生队伍在疫情期间的稳定和学习。

3.2 集团化办学情况。坚持“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中职教育发展原则,在各个专业集群推进“5+”战略,实现每个专业集群与优质高职高专和优质知名企业的全面对接。我校是四川省邮电职业技术学院“5+0”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学校;是四川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签约学校,是成都职业技术学院“3+N”集团化办学成员学校,是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贯通培养协议学校。

我校积极推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与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完善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衔接。全体系、全方位推进青羊区职教“一带一路”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青羊区产教联盟在全区职教周启动仪式上发起了职业教育服务成都“一带一路”工作的倡议,得到了联盟内外的广泛响应。学校共参与各类职教集团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3家,紧密型职教集团4家。

4. 社会贡献

4.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我校始终坚持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增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努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20年我校毕业生总数为417人,近五年来,共有2000多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支持我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青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为更好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我校实行单位评分制度,对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考核,由实习单位主管人负责评分。成都子语酒店、成都东大明宇豪雅酒店、财大附属幼儿园、温江爱尔贝幼儿园等多家单位,都对我校学生给出了10分的优异成绩,收到了一致好评。

4.2 社会服务。学校坚持把服务社会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职责, 坚持培养培训并举,“两条腿走路”,积极主动承担社会培训任务,多形式地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尤其是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培训,通过我校的努力工作,全区中职教育社会服务成效突出。2020年,多形式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技能培训规模达700多人次。

4.3 对口支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青羊区职教援助蒲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圆满完成了相应的对口支援工作任务。2020年,招收凉山彝族自治州“9+3”中职学生45名,其他少数民族学生71名。

4.4 服务抗疫。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和青羊区相关部门的要求,学校在第一时间落实防疫工作要求和部署,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站位进行抗击新冠疫情的系列工作,抗疫工作取得良好成果,保障了全校师生的健康。在落实工作中,坚持统一步调,科学防控,严肃认真,生命至上。将师生心理健康与疫情防控紧密结合起来,复学之初就聘请心理专家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保障了复课后学校师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5. 举办者履责

5.1 经费。学校的举办者为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近年来,青羊区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职教经费长效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2020年,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均落实到位。其中相关费用如下:生均经费为268.5万元,项目经费为719.9万元,合计:988.4万元。


5.2 政策措施。青羊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中职教育政策措施建设。将中职学校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大力扶植。先后出台《成都市青羊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青羊区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重要文件,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区下发《青羊区建立中高职贯通培养实施方案》,开展中职与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6. 特色创新

近年来,学校在企业领办专业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借助青羊区产教联盟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等各方优势,最终以“双主体育人”破解校企融合过程中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以“企业领办专业”破解现代职业教育“引企入教”改革中的双主体育人难题、以“好瓷胜玉”破解“企业领办专业”型双主体育人中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

案例一:

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我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也是我校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2011年被评为成都市重点专业,先后为成都市学前教育行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与成都市学前教育行业协会、幼儿园联手,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高校、教学科研机构、职业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不定期展开专业建设指导、学术交流和师资培训等各项工作。同时借助青羊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教育平台,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总结学前教育专业与托幼机构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既是对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要求的深入解读、践行,也是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凝练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双向联动、多元互通”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专业与托幼机构作为两个育人主体,在人才培养方案、学前教育市场调研、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展开合作沟通,双方联动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双方在教育实践中分别聘用指导教师,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分别就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展开教学与指导,并在定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教育实践表现进行合作考核与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深刻体验着受教育者与准教师的“双身份”,两种身份的融合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教学反思的能力与加强对职业内涵的理解。家长与教育管理者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始终保持与学生、双导师的合作沟通,对整个实践过程起着监督与反馈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广泛调研,形成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自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始践行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型发展以后,先后广泛走访与调查了成都市多家托幼机构,就人才需求现状、学前教育就业市场情况、学生在岗表现、核心职业能力等展开深入沟通,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二)签订协议,校内外指导教师共谋学生专业发展

与成都市多家知名托幼机构达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聘请校内外指导教师,邀请校外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走进校园课堂,以专题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职业观。同时,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初步的专业技能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与专业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与专业认同感,从而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

 

(三)专业考核,以评价促进教育实践反思

在教育实践指导过程中,“双导师”联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考核与评价,以《实习手册》为载体,综合考核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态度、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等,以手册记录教育实践过程、以考核结果促使学生反思教育实践。

 

(四)多方会谈,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良性闭环

在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邀请教学管理者、学生、校内外指导教师、家长代表参加座谈,围绕教育实践开展深入研讨,再次审视专业课程结构、教学评价方式、教育实践考核结果,现场搜集各方改善性建议。以研讨成果反哺教育过程,促使校内外指导教师更加关注教育实践过程的管理与指导质量,形成多方参与的、有效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工作良性闭环。

 

 

案例二:

现代商务集群“企业领办 全程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解决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诉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2018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这些都为我校探索“企业领办专业”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发展方向与政策指引。

 

一、依托企业建设专业,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

抓好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永恒的话题。在我校近十年的企业领办专业型校企合作探索中,结合国家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相关导向,构建了现代商务专业集群、教育与艺术专业集群、社会云服务专业集群。三大专业集群在企业领办专业型校企合作总体思路的带动下,都探索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商务专业集群的“企业领办  全程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艺术专业集群的“双向联动  多元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云服务专业集群的“分段递进  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商务专业集群为例,数字媒体专业是该专业集群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省级重点专业,也是四川省首批示范性专业。学校从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探索校企长效合作方式,依托企业建设专业实训平台,力求转变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化的倾向,突出专业和产业的特性。通过共同制定详细的职业能力岗位标准,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对学校专业基础能力建设、资源配置、师资培养及教学模式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企业参与办学,拉近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距离,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实训师资队伍逐步壮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对口率获得提高;学校引入企业,也让相关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校企之间的合作出现了可喜的成效。以现代商务服务集群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实践为例。具体来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要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实习实训上的优势;学校主要负责在校学生的教育培养,根据企业提供的市场信息,调整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在分工协作、互相监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校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寻找一条真正能实现互利共赢的道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逐步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为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正与企业积极拓宽合作模式,为推动中职学校多元化办学、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累了经验。

 

三、主体“责、权、利、效”明确,进一步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

青羊区产教联盟的成立,为校企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的沟通与提升平台。在这一平台的协调与支持下,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领办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商务专业集群的另一专业,随着人工智能化带来的专业建设挑战与转型升级的机遇,该专业逐步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转变。2017年开始我校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该企业成熟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与研发优势,全面领办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过程中,我校与职教集团、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以及利益分配、违约责任等相关事宜,采用“公司制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第三方公司运作、实施,为“企业领办专业”模式落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具体来讲:我校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双主体身份,尝试由企业领办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与改革,通过学校购买服务从形成机理、组织运行以及绩效等层次在专业建设上与企业实现全程、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高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创新育人模式。同时构建长风模式实施人才创新培养:以会计资历架构为支撑,以情境化数字资源为内容,以基于未来课堂的混合学习为手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助力个人的职业成长与终身学习。为保障会计长风班日常教学正常开展,由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长风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评估体系、数字课程资源等内涵建设与智慧学习平台、移动学习APP、实习管理平台、2个未来课堂等环境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备。

 

四、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校办学过程中主要的困难是现行的校企合作体制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具体的规定,本级政策和中央政策表述几乎一致,教育、财政、发改、人社等部门没有相应的联动机制,使得校企合作在校级层面推动比较困难。

其次,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中职学校学校教师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等活动数量稀少,区级层面无法提供相应的平台,市级层面平台资源不足,使得师生成长锻炼的机会不足,积极性和创新性方面有待加强。

第三,省政府已将中职学校建设逐步定性为“高职高专人才基地”,职教升学数量增长很快,学校人员经费紧张。建设现代职业学校的经费开支巨大,请本级政府和上级政府对此予以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解决思路如下:

建议本级和上级应该尽快制定具体的政策,建设校企合作的联动管理机制,保障合作企业与参与学校的利益诉求。

其次,积极建设和完善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学习平台,组织和参与相应的活动与课题,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课题研究和活动组织的科学运行与组织管理机制,扩大参与人员数量,提高师生全员的参与度。

进一步厘清学校发展思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规划好学校专业与学科的发展思路,以项目带动,争取相应的配套资金。积极谋划建设高品质学校的策略,整合各种资源,以学校建设成效吸引各级各类部门、组织、机构、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实现职业教育投入的多元化和产业化。

 


 

COPYRIGHT 2018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文康路188号 邮政编码:610091
联系电话:028-81721049 招生咨询电话:028-81720942
ICP备案号: 蜀ICP备09025072号-1
点击浏览:
分享到: